全国销售电话:
13622072057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contact us
全国咨询热线13622072057

联系人:观雷老师

手机:13622072057

地址:无锡市惠山区西泽大厦730

新闻资讯
分享至:

精益管理真的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吗?

发布日期:2025/07/28

精益管理确实是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础。综合 专家观点、企业实践案例及行业研究,这一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
一、专家共识:缺乏精益基础的智能制造效率低下
1. 朱森第( 智能制造专家委荣誉主任)明确指出:智能制造需构建以 **精益生产与管理为根基 的系统,否则将 “事倍功半”。智能制造的五大核心要素(精益为基、工艺为魂、互联为根、数据为本、集成为效)中,精益是首要条件。
2. 德国工业4.0实践的启示:德国企业(如西门子、大众)在推进智能工厂时,将 精益管理列为四大模块之首(其余为高新技术、信息化、领导力),并将其与本土制造业深度结合。

二、技术逻辑:精益管理为智能化提供必要前提
1. 数据有效性的依赖
 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数据驱动决策,但数据质量取决于流程标准化。精益管理通过 消除流程浪费、规范操作,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。若基础数据混乱(如纸质记录、流程不透明),智能化系统将无法发挥效用。
2. 技术落地的支撑
  自动化设备需匹配精益流程:例如智能生产线需标准化作业(SOP)、节拍控制,否则自动化设备反而加剧资源浪费。
  工具协同效应:传统精益工具(如安灯系统、看板管理)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升级为智能管控手段,实现实时预警与调度。

三、成本与效率:避免"为智能而智能"的陷阱
1. 减少无效投资
  调查显示,95%的工厂问题源于管理盲区(信息不透明、决策滞后)。若未先通过精益优化流程,盲目投入自动化设备或信息系统,可能导致 技术冗余与成本激增。  
  案例:某企业在引入MES系统前,通过价值流分析剔除20%非增值环节,节省了30%的智能化改造成本。

2. 全局优化的基础
  智能化产线仅解决局部效率,而精益管理从 全价值链角度消除系统浪费(如库存积压、搬运冗余)。例如丰田的"安灯系统"将自动化设备与人工干预结合,确保质量问题实时响应。

四、转型路径:精益与智能的阶梯式融合**
1. 渐进式实践路径:  
  精益化 → 数字化 → 智能化
  - 先通过5S、价值流图等夯实现场管理;  
  - 再导入ERP/MES实现数据互联;  
  - 最终借助AI、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决策。  
  案例:三星电子通过"精益节拍改善系统"衔接动作分析与智能算法,提升生产线平衡率25%。

2. 文化与组织适配  
  精益倡导的持续改进文化(如全员改善Kaizen)是智能化迭代的思想基础。缺乏员工参与和流程优化意识,智能系统将难以持续更新。
结论:精益是智能制造的"土壤"而非"选项"
王月(波瑞精益副总裁)的总结最为精辟:  
“精益管理是工业4.0的上层建筑,智能技术是其物理承载。没有精益的智能制造如同无根之木。”  
企业若跳过精益直接投入智能升级,可能陷入 “高投入、低回报”的陷阱。唯有以精益为基,才能让智能制造真正实现 “质量提升、成本降低、交付敏捷”的核心目标